BRC-20真的是香餑餑嗎?鏈上數據告訴你真相

robot
摘要生成中

最近銘文炸圈,動不動就說某個項目漲了100倍、1000倍,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後面究竟是技術創新還是純粹的投機狂歡?

先理解銘文是啥

簡單說,銘文就是把數據刻在比特幣的最小單位(聰)上。用Ordinals協議,你可以寫文字、圖片、視頻等任何內容。打個比方:如果比特幣是黃金原塊,銘文就是金首飾——同樣的貴金屬,加上工藝後價格差異巨大。

在比特幣生態裏,制作NFT叫"inscribe"(銘刻),產生的東西叫"inscription"(銘文)。以太坊那邊叫mint,這邊就叫打銘文。

BRC-20憑啥這麼火

去年Ordi橫空出世,從3000美元鑄造10萬個,最高飆到4.5美元/個,最後穩在2.8美元——這就是1000倍的"愛馬仕"傳說。

它吸引人的理由很直白:

  • 無項目方(看起來更去中心化)
  • 無私募、無預售(人人平等機會)
  • 無rug pull風險(沒人能跑路)

聽起來很美好,對吧?但現實呢?

鏈上數據扒一扒

最能說話的還是成交額和持幣地址數:

24小時成交數據

  • sats:220多萬美元成交,4萬多個持有地址
  • rats:240多萬美元成交,僅8000多個持有地址
  • cats:140多萬美元成交,只有2000多個持有地址

歷史累計成交

  • sats:8400多萬美元
  • ordi:150多萬美元

這組數據暴露了啥?持幣地址越少、成交額越高,風險越大。因爲接盤者越來越少,最後來的人很可能被套。

爲啥現在亂成一鍋粥

比特幣出塊時間是10分鍾,以太坊才12秒。BRC-20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

  • 交易堵塞嚴重
  • Gas費高昂
  • 新手入門難

所以ERC-20出現後,直接秒殺BRC-20:出塊快、費用低、基礎設施成熟。現在市場上85%的銘文都是BRC-20,但大部分都是蹭熱度的meme幣。

真正的賺錢邏輯

銘文最賺的階段是一級市場鑄造期——上線即漲。但問題是:怎麼知道選哪個?

除了Ordi這樣的頂流,大部分銘文全靠信息差。你看不到項目方數據,選錯一個就是接盤俠。而且沒有智能合約,功能單一,除了數量啥也沒有。

最扎心的問題

2021年那波動物幣浪潮記得嗎?各種梗幣漲了又跌,最後大多歸零。現在的meme銘文會不會重演這一幕?熱度過後,資金流出,一地雞毛?

結尾

站在機會的分叉口,沒人敢說哪個銘文能出圈、哪個注定歸零。但至少鏈上數據告訴你:現在進場前想清楚——你是相信技術還是賭熱度?前者選ERC-20,後者隨時準備接盤。

投資需謹慎,風險自負。

BTC1.21%
ORDI0.85%
ETH2.59%
SATS4.2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