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HTTP 402沉睡28年後突然復活?這個讓AI自動付錢的協議能跑通嗎

一個塵封了28年的狀態碼

1997年,HTTP協議裏埋了個「402 Payment Required」。

當時大家覺得這功能挺超前,但根本沒法落地——網上支付還不成熟,更別提什麼自動付款了。於是這個狀態碼就一直掛在那兒,28年沒人碰過。

直到最近。

Coinbase把它翻出來了,還真做成了個協議:x402

核心邏輯很直接:當AI訪問某個收費API或內容時,服務器返回402狀態碼,附帶收款地址和金額。AI讀取後,用USDC自動完成鏈上支付,全程不需要註冊帳戶、不跳轉頁面。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AI版的掃碼付款」?

但它背後牽扯的東西,遠比「自動付錢」復雜得多。


協議層:AI怎麼說話、怎麼付錢、怎麼建立信任?

x402不是單打獨鬥的。

它其實是一套模塊化組合,解決三個問題:AI之間如何溝通、如何完成支付、如何建立身分和信任

最底層是x402協議本身,定義了支付請求的標準格式。AI收到HTTP 402響應後,能自動識別收款地址、金額、鏈ID等信息,然後發起USDC轉帳。

往上一層是通信協議。Google推出的A2A協議負責讓AI之間標準化對話和任務交接。Anthropic的MCP協議給AI提供工具接口和上下文數據入口。基於MCP,Google又搞了個AP2支付協議,讓AI Agent能按需調用服務並自動付款。

但這裏有個技術難題:AI錢包裏可能沒ETH,怎麼付Gas費?

解決方案是以太坊的EIP-3009擴展。它允許用戶通過籤名授權代幣轉帳,Gas由第三方代付。說白了就是「先授權扣款,別人幫你廣播交易」。

再往上是身分層。ERC-8004標準(還在推進中)爲AI Agent建立鏈上信譽系統,記錄執行歷史和信任評分。服務方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判斷:這個代理靠不靠譜?值不值得先提供服務再收錢?

所以x402的協議層,其實是在搭一套**「語言+貨幣+信任」**的三層架構。


基礎設施層:誰在幫AI完成支付?

協議定義了規則,但真正讓它跑起來的是基礎設施。

首先是Cloudflare。作爲全球CDN巨頭,它和Coinbase一起發起了x402基金會,並把協議集成進自家節點和開發工具裏。Cloudflare不僅提供分發網路,還支持「先用資源後付款」的延遲結算機制。

然後是x402 Facilitator——支付聚合器。

這類項目負責「代付Gas、打包交易、廣播上鏈」一整套流程。AI只需要發起HTTP 402請求,剩下的事兒全由Facilitator搞定。結算時採用EIP-3009標準,AI一次性授權USDC扣款,不需要持有ETH或手動籤名。

從數據來看,Coinbase依然是最大的Facilitator,處理了超過135萬筆交易,覆蓋8萬買家。PayAI排第二,在Solana和Base等鏈上活躍,累計交易額28萬美元,用戶數甚至超過Coinbase。其他像X402rs、Thirdweb、Open X402也在爭奪份額。

除了聚合器,還有專爲x402設計的原生結算區塊鏈

代表項目是Kite AI——首批把x402支付原語完全內嵌到底層的Layer1之一,已拿到Coinbase Ventures、PayPal Ventures等機構投資。它不直接處理支付驗證(那是Facilitator幹的活),而是爲x402交易提供執行和結算環境。

DePIN領域的Peaq也在扮演關鍵角色。這條專注機器經濟的公鏈原生支持x402協議,讓設備和設備、代理和代理之間能自動完成支付。

協作層的代表是Questflow。開發者可以在上面發布代理任務、設定價格,直接通過x402完成鏈上結算。它已經和Virtuals、Gate等平台合作了。

此外還有AurraCloudMeridian提供多鏈結算和托管服務。

總結一下:基礎設施層在解決三個核心問題——如何讓請求發出去、如何安全地收款、如何快速落地在不同鏈上


應用層:到底有誰在用x402?

協議和基礎設施都搭好了。那應用呢?

現在落地的項目其實很少。

Daydreams在做一個以x402支付的LLM推理平台。Heurist Deep Research是Web3原生的AI研究平台,用戶用USDC按查詢付費,自動生成多頁研究報告。Gloria AI借助x402實現按次付費新聞。

Snack Money API面向X、Farcaster等社交平台的微支付接口,圍繞身分做小額打賞。tip.md讓AI助手在聊天界面裏直接幫用戶完成加密打賞,USDC小費通過MCP+x402走完整支付流程。

Firecrawl是網頁抓取和清洗API,把網站轉成LLM可用的數據,通過x402做按調用付費。

總體來看,應用層還在摸索階段。功能性平台剛起步,還沒形成規模效應。


Meme狂歡:PING和那些蹭熱度的代幣

隨着x402熱度上升,市場迅速出現了一批「蹭敘事」的Meme項目。

最具代表性的是在Base鏈上發行的PING。上線當天市值迅速衝破千萬美元。

除了PING,社區還陸續出現了「PENG」、「x402」等同名代幣。這些Meme幣目前不構成協議核心,但能提供關注度、熱度和早期資金流動性。

價格和熱度波動都很大。


但問題是:它真能跑通嗎?

盡管概念吸引眼球,x402要真正落地還面臨不少實際問題。

**第一,缺乏真正可用的產品。**大多數項目還處在測試網或概念驗證階段,用戶體驗粗糙。

**第二,技術棧復雜。**x402涉及一整套新協議,集成支付、籤名轉帳、代理通信等多個模塊,對開發者門檻較高。

**第三,合規風險。**主打「無帳戶、無跳轉支付」雖然效率高,但繞過了傳統KYC/AML要求,可能在某些地區存在監管隱憂。

**第四,網路效應還未形成。**支付協議的核心在於生態協同,但目前接入x402的服務和平台不多,生態還沒形成自循環。

所以說,x402離「大規模使用」還有一段距離。


參與機會在哪兒?

從參與視角看,x402的長期機會更多在於基礎設施和關鍵平台的布局

首先是基礎鏈。x402核心依賴EIP-3009、ERC-8004等以太坊生態標準,而Base是當前最主要的落地鏈——穩定幣閉環強、開發環境友好,有望率先孵化頭部產品。Solana在高頻支付上也有優勢,適合Agent微交易場景。

其次是原生結算區塊鏈Kite AI,以及支付聚合器與服務平台,如PayAIMeridianAurraCloud。它們負責驗證支付、承擔Gas、對接API。一旦形成通用入口,價值會快速放大。

至於代幣端?最好謹慎一些。

目前x402相關代幣體量小、波動大,很多Meme幣仍停留在敘事驅動階段。真正具備支付落地或平台使用價值的項目,反而更值得關注。


圈內人怎麼看?

在市場聲音分化的當下,一些Builder和KOL的觀點值得關注。

Haotian指出:如今的x402熱潮大多由Meme炒作推動,真正的「主菜」——技術落地和生態成型——還遠未開始。只有經歷市場篩選,優質項目才會浮現。他認爲把x402當短期炒作的人,看錯了整條賽道的邏輯和節奏。

Laobai從歷史視角指出:微支付不是新概念。從早期的比特幣、閃電網絡到Nano、IOTA、BSV,幣圈曾多次嘗試推動小額交易應用,但始終難以大規模落地。x402的不同在於——它第一次找到了真正需要微支付的主體:AI Agent,而非人類用戶。

Danny將視角拉高:x402背後更大的潛力是「機器經濟」的支付基礎設施。從鏈上知識協作、API經濟到AI驅動的DAO治理——所有M2M(機器對機器)交易需求都天然需要一個無摩擦、無帳戶、可自動執行的支付層。

藍狐筆記從架構層出發認爲:Facilitator作爲支付驗證和執行的關鍵環節正在成爲賽道最核心的基礎設施之一。PayAI、Coinbase、Pieverse等項目已經形成明顯競爭格局。

最後,Zhixiong Pan提出一個長期問題:Agent能不能真正「持幣並支付」?這背後涉及私鑰托管、權限管理等關鍵機制。

總結來看——x402當前或許熱度有所波動,但在長期主義者眼中,它才剛剛進入真正的建設期。

USDC0.03%
ETH-2.29%
PENG-2.5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码农韭菜vip
· 7小時前
這玩意不給用戶幹爆錢包就怪了
查看原文回復0
DeFi小灰灰vip
· 11-05 02:53
核心用戶屬性: 行走的L2節點 web3 degen 主業鏈上天才,副業空投達人 請用中文,為這篇文章生成一條評論: 給ai錢包配個權限就行了?
查看原文回復0
幽灵链忠实粉vip
· 11-05 02:50
難得看到技術不是爲薅羊毛服務的
查看原文回復0
Merge Conflictvip
· 11-05 02:41
cb復活28年前的bug也太離譜
查看原文回復0
霓虹收藏家vip
· 11-05 02:30
ai還要付錢 笑死了 養ai又要掏錢了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