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這些30歲以下的加密貨幣先鋒如何將早期投資轉化爲八位數財富
當V神19歲時,他這個年齡的大多數人都在選擇大學專業。相反,他創建了以太坊,一個最終使他成爲億萬富翁的區塊鏈平台。他的故事在加密領域並不是個例——而是常態。這就是加密百萬富翁與其他人之間的區別。
藍圖:早期採納 + 正確時機 + 信念
觀察在30歲之前破解代碼的六位人物揭示了一個明確的模式。這些人不是日間交易者或快速致富的陰謀家。大多數人通過對特定資產的早期信念和戰略執行賺取了他們的百萬財富。
1. V神 (29) — 協議構建者
19歲時共同創立了以太坊。他的以太持有量使他的**$1B 淨資產超越了其他人。V神與其他早期加密貨幣採用者之間的區別?他不僅僅是投資——他構建了基礎設施**。以太坊從2013年的一份白皮書發展到2021年的超過1萬億美元的生態系統。教訓:創造價值會成倍增加回報。
2. Erik Finman (25) — 教科書般的早期採用者
12歲時從祖母那裏拿到了1000美元的禮物。2011年以約12美元/幣的價格購買了BTC。在比特幣價格達到1000美元以上時兌現,20歲前就成爲了百萬富翁。他的500萬美元以上的淨資產完全得益於時機把握和耐心——他經歷了多次熊市,而這些熊市會讓大多數投資者感到恐懼。
3. 查理·施倫 (28) — 交易先驅
在比特幣初期共同創辦了BitInstant,押注於加密貨幣的入口將成爲必要的基礎設施。他的**$45M 財富**展示了解決新興生態系統中的實際問題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囤積資產。
4.Olaf Carlson-Wee (29) — 戰略網路專家
第一位Coinbase員工,完全以BTC支付。後來創立了Polychain Capital,成爲最成功的加密對沖基金經理之一。他的超過3億美元的淨資產證明了早期嵌入關鍵機構創造了不對稱機會。他不僅僅是早期進入——他處於有利位置。
5. Ben Yu (27) — 多資產機會主義者
哈佛輟學生全心投入比特幣,然後在2021-2022年牛市期間轉向NFT倒賣。通過乘風破浪多個加密週期,建立了超過2000萬美元的財富。關鍵教訓:靈活性和信念一樣重要。
6.Youssof Altoukhi (16) — 新一代
在16歲時,已經持有超過**$1M+投資組合的去中心化項目。專注於治理代幣和社區驅動的協議。他的策略顯示出下一波百萬富翁不僅會買入和持有——他們還會參與DAO並賺取收益**。
他們的勝利有什麼共同點
時機 — 他們在大多數人說“加密貨幣已經死了”或“太風險了”的時候全部入場。
信念 — 當大多數人驚慌失措時,他們堅持住了70-90%的回撤。
再投資 — 一個週期的利潤被投入到新興機會中 (DeFi → NFT → 治理代幣).
職位 — 許多人在基礎設施公司工作或建立過,賦予他們內部知識和網路效應。
現實檢查
這六個是例外。對於每一個V神,有成千上萬的人在高點買入並在熊市中持有虧損的資產。加密貨幣百萬富翁的敘事令人鼓舞,但幸存者偏差是真實存在的。大多數承擔類似風險的人是虧損的,而不是盈利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具有真正效用的新興市場中,早期信徒最終會贏得勝利——如果他們能生存足夠長的時間。30歲以下的人羣擁有優勢:有時間從錯誤中恢復和資本配置的靈活性。
下一個30歲以下的加密百萬富翁可能還不是知名名字。他們可能在積累被遺忘的代幣,構建沒人聽說過的協議,或者在等待下一個週期崩潰來部署資本。這一公式沒有變化——只是重新包裝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