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TRUST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3 枚 TRU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貼文添加話題: #发帖赢代币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定(總獎池:13,333 TRUST)
🥇 一等獎(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獎(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獎(10名):500 TRUST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灌水;
得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份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這裏有一個反復出現的問題:關稅真的會對日常美國人起到稅收的作用嗎?整個統一關稅戰略實際上可能依賴於正面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多年來一直被方便地回避的事情。
想一想。當進口關稅被加在跨境商品上時,最終是誰承擔這筆費用?劇透:並不是外國制造商在吸收這些成本。企業將這些成本轉嫁到供應鏈上,猜猜這條鏈條的終點在哪裏?你的購物車。你的每月開支。
這特別有趣的是,辯論不斷循環卻沒有得到解決。政治修辭將關稅描述爲懲罰其他國家,但經濟現實卻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國內消費者面臨更高的價格。依賴進口材料的行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漣漪效應影響着從通貨膨脹率到資本配置策略的一切——是的,甚至影響到全球市場中聰明資金的流向。
核心問題仍未得到解答,也許這是有意爲之。因爲一旦你承認關稅是另一種名稱的國內稅收,整個敘述就會發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