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TRUST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3 枚 TRU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貼文添加話題: #发帖赢代币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定(總獎池:13,333 TRUST)
🥇 一等獎(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獎(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獎(10名):500 TRUST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灌水;
得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份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黃金稅收新政出臺!買金首飾突然多付的7%,到底是怎麼回事?
11月初,全國各地的金店上演了戲劇性一幕:黃金售價在一天內連續跳漲,深圳水貝市場的金價甚至一度突破每克1000元大關。與此同時,不少銀行卻突然暫停了實物黃金的提取業務。
好的,沒問題。我將根據您提供的三個連結,爲您整合創作一篇既有趣易懂又結構嚴謹的解讀文章。
黃金稅收新政出臺!買金首飾突然多付的7%,到底是怎麼回事?
11月初,全國各地的金店上演了戲劇性一幕:黃金售價在一天內連續跳漲,深圳水貝市場的金價甚至一度突破每克1000元大關。與此同時,不少銀行卻突然暫停了實物黃金的提取業務。
這一切的源頭,都是一項自2025年11月1日起實施的“黃金稅收新政”。這項政策的核心,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國家通過稅收槓杆,讓黃金回歸其本來屬性——投資歸投資,消費歸消費。
一、熱鍋上的黃金:新政引發的市場“亂燉”
政策出臺後,市場瞬間“炸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金價應聲暴漲。例如,杭州某珠寶市場的黃金價格在1日內連續調價三次,從928元/克直衝1048元/克。
同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發布公告,暫停了積存金業務的實物提取。這讓許多希望通過銀行渠道定期投資實物黃金的消費者措手不及。
爲什麼一項稅收政策能有如此大的威力?答案全在於一張小小的“發票”。
二、新政核心:一張發票引發的“稅改”
要理解新政,首先要了解中國黃金的“總水庫”——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幾乎所有在國內流通的黃金,源頭都來自這裏。
過去的稅收政策比較簡單,基本上是“即徵即退”或免稅,稅務成本較低。而新政的最大變化,在於首次嚴格區分了黃金的最終用途:
●投資性用途:指純度≥99.5%的金條、金錠等,用於保值增值。
●非投資性用途:指黃金首飾、工藝品、工業用金等,用於日常消費和生產。
這直接導致了稅務處理的天差地別:
●如果企業從交易所提取黃金用於打造投資性金條,交易所會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可抵扣13%的稅),但該企業再將金條賣出時,只能開普通發票,增值稅鏈條到此中斷。
●如果企業提取黃金用於打造金飾等非投資品,交易所直接免稅,只開普通發票。企業只能按發票金額的6%來抵扣進項稅。
關鍵點來了!原先企業可以抵扣13%的稅,現在只能抵扣6%。這中間7%的稅收成本缺口,就成了金店和銀行不得不面對的新增成本。爲了保證利潤,商家最直接的選擇就是將這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就是金飾價格一夜暴漲7%的根本原因。
三、對我們普通人有什麼實際影響?
買金飾:確實更貴了如果你計劃購買黃金首飾用於佩戴,那麼抱歉,新政之後,標籤上的價格已經實實在在地包含了那新增的7%成本。這好比一筆“隱形稅”,爲美麗的代價又加了一碼。
投資黃金:思路要大變
●實物金條:購買成本變高,且未來變現時,由於回收渠道也可能面臨同樣的稅務問題,價差可能更大。“中國大媽”買金條囤着升值的模式,性價比已大不如前。
●黃金金融產品:新政鼓勵的方向來了!對於真正想投資黃金的人,新政其實是“指了一條明路”。凡是不涉及實物黃金交割的投資方式,依然享受稅收優惠。
這包括:
○黃金ETF(在股票帳戶就能買) ○紙黃金 ○黃金期貨這些產品交易方便、成本低、流動性好,是新時代黃金投資的更優選擇。
四、總結:新政的目的不是“加稅”,而是“規範”
這場黃金稅改,看似突然,實則醞釀已久。其核心目的並非單純增加稅收,而是要解決黃金市場長期以來“一刀切”的粗放管理問題。
●引導市場規範化:將交易從場外不透明的“私下交易”引導至場內透明化的“規範交易”,打擊洗錢等非法活動。
●提升國際定價權:讓中國的黃金交易所聚集更多交易量,從而在國際黃金市場擁有更大話語權。
●抑制短期投機:讓黃金資源更好地流向實體經濟,減少純粹的投機炒作。
總而言之,新政爲我們劃下了一條清晰的界線:想投資,就去買便捷 的金融產品;想消費,就爲精美的首飾支付合理的溢價。
只要我們能看懂規則,順勢而爲,依然能在“投資歸投資、消費歸消費”的新格局下,實現資產配置與消費需求的雙贏。
加入社群獲取更多圈內消息
官方電報(Telegram)社群:
AiCoin中文https://
羣聊 - 致富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