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萊塢遇上元宇宙:5部預言未來的電影

robot
摘要生成中

好萊塢對元宇宙的癡迷並不新鮮——幾十年來它一直在向我們展示數字世界。問題是:每部關於沉浸式現實的主要科幻電影都與加密構建者實際上試圖構建的內容相對應。

準備好玩家一 (2045) 基本上是加密社區的 Netflix 版本。每個人都連接到 OASIS 尋找數字寶藏?這正是人們現在在 Decentraland 和 Sandbox 上所做的——只是風險是真實的 NFT。

少數派報告在2054年準確地展示了基於手勢的增強現實界面。斯皮爾伯格明白:元宇宙並不是關於頭戴設備,而是關於我們如何與信息互動。今天的鏈上界面正在朝着這個方向發展。

Tron (1982) 預測了一切——一個擁有自己規則、角色和經濟的數字領域。將 “計算機世界” 替換爲 “區塊鏈”,你就得到了 Web3。

更改碳的感覺不同:意識上傳到硬件,身體作爲可互換的容器。這正是NFT頭像所代表的——身分與物理形態脫離。

阿凡達2 展示了物種之間的意識轉移。在元宇宙中,你的化身成爲你的身分。詹姆斯·卡梅隆的願景:你不僅僅是在觀看另一個世界,你還在其中變成了另一個人。

這個模式? 這些電影探討了加密/元宇宙項目所面臨的同樣問題:當數字身份變得與物理身分一樣真實時,會發生什麼?

娛樂行業現在明白了。電影作爲NFT,虛擬世界與真實經濟——這不再是科幻小說,它正在發生。

MANA3.94%
SAND1.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