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GateUser-bd369041
vip
幣齡 0 年
最高等級 0
用戶暫無簡介
很多人還在把 @multibank_io 當成一個“發幣的金融系項目”,
但事實是——它根本不是來卷幣價的,而是在做一場“傳統金融上鏈試驗”。
✅ 01|那波暴漲,其實不是拉盤,是壓力測試
別把之前從 0.3 → 3U 的行情當成“莊家操作”。
他們是在驗證兩件事:
1️⃣ 真實金融資產能不能被鏈上市場吸收?
2️⃣ 投資者會不會爲“可驗證現金流”買單?
Gate 這次上的 14 天固定收益 / 年化 60%,不是福利,是第二階段測試:
“鏈下收益 → 鏈上分配” 的閉環能不能跑得通?
爲什麼敢給高息?
因爲底層不是空氣,是有票據、托管、結算這些真實現金流托底。
→ 和那種靠“講故事維持預期”的 Web3 模型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 02|MBG 不是純 DeFi,而是“合規版 DeFi 引擎”
它做的事很簡單:
把傳統金融的 合規 + 收益結構 搬到鏈上,讓兩邊的資金邏輯打通。
📌 Gate 上的固定收益=鏈上版結構性票據
📌 後面要做的 RWA & 交易服務=讓 TradFi 資金直接進 Web3
說白了:
DeFi 靠池子分收益
TradFi 靠利差賺收益
MBG 想做的是把這兩個世界合成一個系統
這是第一批 “自帶全球牌照+金融經驗” 入鏈的玩家,不是新幣團隊。
✅ 03|他們搞贊助不是砸錢,而是在做資金入口設計
別人做曝光是營銷,MBG 做曝光是現金流回路設計。
MBG44.84%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以前大家討論區塊鏈存儲,重點都放在一句話上:“能不能存?”
但現在,真正的問題變成:“存進去了,然後呢?誰來用?怎麼用?”
這就是爲什麼我對 @irys_xyz 感興趣——
它不是再造一個“鏈上硬盤”,而是在做 “可被智能合約直接調用的數據層”。
🔍 Irys 不是在解決存儲,而是在升級數據的“可用性”。
✔️ 永久存儲不是賣點,是底層默認
不限規模數據,直接長期固化,適合 AI / DePIN 這種“越存越大”的場景。
✔️ 成本壓到行業最低檔
不是靠補貼,而是協議層優化,直接比 FIL / Arweave 便宜一檔。
→ 企業級落地不再被“鏈上存儲成本”卡脖子。
✔️ 數據可編程,才是真正的革命
IrysVM 讓合約能直接讀寫存儲數據,不需要中間層。
傳統鏈做到“存”,Irys做到“用”。
✔️ 天生爲 AI 設計
毫秒級數據讀取 + 可信證明機制 + 原生 GPU 接口。
一句話:AI 模型訓練的“數據-算力”閉環,Irys 直接打通。
技術棧也不是紙上談兵:
⚙️ PoW/S 混合共識 → 去中心化 + 高吞吐
⚙️ 多帳本機制 → 數據存多久你說了算
⚙️ 矩陣打包 → 超大文件上鏈也不卡
⚙️ 原生 GPU 接入 → AI 不用繞路
Irys 不是“下一代存儲鏈”,而是讓數據從“被保存”變成“被使用”的第一條鏈。
如果說 FIL 解決的是“存”,Arweave解決的是
FIL20.74%
AR27.34%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這兩天刷 YouTube 的時候突然發現——alUSD 居然悄悄漲了。
我第一反應:這市場又在搞什麼騷操作?結果一查,嘿,還真不是空氣拉盤,是 流動性 給撐起來的。
說真的,流動性這東西,才是真正讓人信任的底層邏輯。
項目能不能跑得遠,不看概念,不看熱度,看它遇到提款壓力時,會不會崩。
然後 @almanak 用 alUSD 給全場上了一課👇
🔹 2000 萬美金提現,系統絲滑執行,沒一點卡頓
🔹 總共大概有 3600 萬資金撤出,整個鏈上沒出現擠兌、恐慌、黑天鵝
🔹 所有頭寸 100% on-chain 透明,不玩“黑盒 + 紙面繁榮”那套
🔹 就算 TVL 全員要求清倉,下個結算週期依舊能全額兌付
這就是 AI 驅動的流動性策略在實戰裏的表現:不是嘴上說抗風險,而是硬喫壓力測試。
反觀很多協議,看起來穩,其實一取錢就原形畢露(你懂的,xUSD 那種)。
更關鍵的是,Almanak 不只技術強,溝通節奏也很穩——
不裝死、不拖延、不發官腔,信息明確,反而讓市場情緒更穩。
這波之後,我真覺得:
DeFi 不缺新概念,缺的是能“扛事”的項目。
Almanak 這種把 AI 用在真實底層結構裏的,才是未來的標準答案。
AI Swarm + 強流動性 + 全透明結算,夠硬。
不只是沒崩,反而更讓人信任了。
#alUSD #Almanak #DeFi #AISwarm
@coo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alUSD:AI 幫你賺穩穩,不用盯盤那種。
市場前兩天剛來一波小“地震”,結果 @almanak 直接當沒事發生:
2000 萬美金贖回,39 分鍾到帳,全程不卡、無滑點、零情緒波動。
——這就是讓 AI 管錢的體驗:冷靜、自動、高效。
它背後那套 AI Swarm,不是嘴上說說的智能,是真的 7×24h 獵殺 DeFi 機會、自動調倉、自動複利,把資金效率壓到極致。
目前 alUSD 的底層配置也夠硬:
🔹Fluid USD 24%:流動性擔當
🔹Smokehouse USDC 23%:穩定大本營
🔹Gauntlet USDC Prime 20%:收益+安全雙平衡
🔹Aave V3 USDC 20%:老牌借貸池
🔹Gauntlet Frontier 11%:衝一衝前沿策略
⚠️ 重點:零 mHYPER / xUSD 暴露,不碰那些雷點資產,純淨現金流。
更炸裂的是 —— Almanak 現在不止是做一個“躺賺產品”,它直接發布了 Strategy Deployment Infrastructure:就是開發者版“AI 自主操盤工廠”。
✔️ 無需寫代碼
✔️ 跨鏈、跨協議、跨交易所
✔️ 全自動部署、擴展、路由
✔️ 給策略師、量化團隊、運維直接開無門檻綠燈
以前:DeFi 策略靠人寫、靠人調、靠人盯。
現在:AI 自己跑、自己學、自己優化,人只負責看收益。
說白了
USDC0.04%
AAVE-2.52%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以前我們說“區塊鏈要幹掉銀行”,現在劇情反轉了:銀行自己開始上鏈了,而比特幣開始……打工賺錢了。
這倆事,背後分別是 @RaylsLabs 和 @LayerBankFi
🏦 RaylsLabs:不是幹翻銀行,是給銀行裝個 Web3 系統
傳統銀行轉帳:等兩天,扣你手續費,還得看時間。
Rayls 上鏈轉帳:幾秒搞定,信息全自動同步,連郵箱都不用。
它沒做新幣、沒發鏈,而是做了一個“金融轉接器”:
讓銀行、審計、清算機構全部能在鏈上說同一種語言。
✅ 符合合規要求
✅ 數據加密但可審計
✅ 已拿下 JPM 大獎 & 真實 CBDC 項目
一句話總結:不是替代銀行,是升級銀行。
₿ LayerBankFi:比特幣不上班?那是以前
LayerBank 的邏輯很簡單:
“你不想動,那讓 BTC 自己去打工。”
你把 BTC 存進去,系統會自動:
✔ 借貸
✔ 利息循環復投
✔ 跨鏈跑策略
✔ 自動風控
你不用手動點來點去,它自己就能變多。
支持 17 條鏈、TVL 近 1 億美金,還要發治理幣 $ULAB 。
這不是挖礦,也不是 staking,是 自動化資產管理器。
一句話總結:你不賺錢,是因爲錢沒有被安排上班。
🌐 當 Rayls + LayerBank 接起來會怎樣?
一個負責讓“錢自由移動”
一個負責讓“錢自動生息”
這不是“新 DeFi 項目”,
這是把金融系統換成“自
BTC-2.41%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1
  • 轉發
  • 分享
ybaservip:
全速前進 🚀
如果你還在靠“感覺”炒 DeFi,那你可能已經落後了半個時代。現在的趨勢很簡單——人類靠經驗,AI 靠算力,而算力這玩意兒是不會累、不會情緒化、也不會半夜起牀追單的。於是我最近盯上了一個新東西:@almanak 。
這家夥不是做簡單的自動化,而是直接把“策略→執行→風控→跨鏈→調倉”這一整條流程交給 AI 代理來跑。你只要說目標,比如“穩一點、年化 12% 以上”,剩下的它自己搞定。就像把你的資金交給一個 24 小時不睡覺、不貪心、不恐慌的專業量化團隊。
✅ 亮點一句話概括
Almanak = AI 版的全能 DeFi 管家 + 策略“資產化”市場 + 跨鏈收益路由器。
🧠 他們怎麼玩 AI?
🔹不是一個模型,而是 18 個智能代理聯合作戰,每個負責不同模塊:策略生成、風險管理、回測優化、實時監控、上鏈執行……
🔹完全非托管,你的資產一直在你自己錢包裏,它只是幫你操作。
🔹已經跑出 1.5 億+ TVL,不是 PPT 項目。
🔄 跨鏈+流動性優化
🔹現在支持 Base / ETH,接下來會接更多鏈。
🔹AI 會自動把你的資金從 A 鏈挪到 B 鏈,只爲了那 0.2% 的額外收益,你根本不用點確認。
🔹隨着 DeFi 越來越碎片化,這種“AI 找最優機會 → 自動轉場 → 自動複利”會成爲標配。
🪙 代幣與未來生態
🔹 $ALMANAK 預計 12 月上線,用於治
ETH-3.56%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以前總覺得“投資”這事兒離我們很遠,不是散戶幹不了,就是被機構控着。但今天我發現一個東西,真的把我腦子拍醒了—— @syndicateio
它把“投資俱樂部”這件事搬上鏈了。
不是那種高大上、門檻賊高的 VC 圈子,而是——
✅ 你拉幾個朋友
✅ 一起出點錢
✅ 策略、投票、利潤全透明
✅ 規則都寫進智能合約
然後啪,一個鏈上 DAO 投資小組就成立了,沒人能黑箱,誰也當不了坐莊的大哥。
這套東西最牛的不是技術,而是理念:
投資 ≠ 獨行俠,而是社區協作。
參與感、所有權、透明度,全是標配。
每個人不是“被管理”,而是“共管理”。
$SYND 代幣就是這個協作系統的紐帶——
不是用來炒的,是“社區權力”和“鏈上協調”的核心。
它把一堆分散的小 DAO、小團隊,串成一個互通的網路,
大家不用站在同一條鏈上,也能共享價值、互相協作。
如果你腦子裏還是“以太坊 = 單鏈世界”,Syndicate 正在告訴你:
未來可能是成千上萬個“社區自治小經濟體”並行生長,
每條鏈像一個城市,每個 DAO 像一個俱樂部,權力與收益屬於參與者本身。
Syndicate 不是工具,是把“投資權”交還給普通人的入口。
@syndicateio 入口在:@Bantr_fun
故事剛開始,有興趣的來一起搭個 DAO 玩玩?😎
#SYND #Syndicate #Bantr #DAO #Web3 #Ow
SYND14.57%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最近看到很多人因爲 Irys 只顯示 “60% 進度” 就開始急、開始唱衰,但我覺得大家有點被表面數字誤導了。
對比過同類型項目的開發節奏後,剩下這 40% 基本都是測試 + 優化環節,正常節奏 2~3 周能跑完。
所以如果沒有意外,主網 更可能是 11 月中旬上線,不是大家以爲的“還要拖好幾個月”。
至於 Irys 本身,很多人只知道它是“永久存儲”,但那只是第一層。
它真正想做的,是 讓數據不再只是放在鏈上,而是能直接參與計算、被程序調用、甚至作爲資產流轉。
Irys = 數據鏈版的“執行層 + 存儲層 + 計算層”一體化。
不像 FIL 只是存,Irys 是“存+算+鏈上直接調”。
這點在 AI / DePIN / DataFi 時代非常關鍵。
你以後看到的不是“把數據記錄在鏈上”,而是“數據自己帶功能、能觸發合約、能參與經濟循環”。
順便說一句,我已經提前用了下他們 SDK,體驗還挺順的,不像某些號稱新公鏈的東西,跑個 demo 卡得要命。
所以結論很簡單:
👉 如果你只看 60%,你會以爲還早
👉 如果你知道節奏,你會意識到現在其實是“主網上線前最後的窗口期”
👉 如果你看懂賽道,你會知道 Irys 賣的不是鏈,而是數據主權 + 數據執行權這個故事
Irys 把數據從“靜態存證”變成“可編程資產”,這是跟 AI、機器自治、鏈上計算未來同步的方向。
@cn_iry
FIL20.74%
查看原文
  • 讚賞
  • 7
  • 轉發
  • 分享
shi nuwangvip:
說得好,非常清晰且呈現得很好
查看更多
  • 熱門話題查看更多
  • 熱門 Gate Fun查看更多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