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0x老法师
vip
幣齡 7.4 年
最高等級 2
用戶暫無簡介
很多人問我:現在平台這麼多,你爲什麼會推薦 Rally?
我想了想,其實原因很簡單。
Rally 給我的感覺,就是“它不玩花的”。東西都擺在鏈上,看得見,也查得到。積分怎麼來、貢獻怎麼算,都清清楚楚。沒有那種你寫半天結果算法不給你曝光的無力感。
我喜歡這種方式。
因爲我寫東西的時候,就是想讓真正的人看到,不是想跟平台的黑箱鬥智鬥勇。
Rally 最大的好處,就是大小創作者都一樣。你是新人也好,你是老油條也好,只要你願意寫、願意參與,你的分就能一點一點累起來。不是那種“靠關係上位”的套路。我覺得這一點,對中文用戶特別友好。
對項目方其實也是一樣。想知道社區是不是真的有在動,直接看鏈上記錄就行了。誰參與誰不參與,一目了然,不會摻水。
說句心裏話,這幾年寫內容寫多了,我越來越討厭那種“你寫得再好也沒人看,因爲平台不推你”的地方。浪費時間,也讓人心涼。
所以當我看到 Rally 的機制時,我就覺得:“終於有個地方是按你真做了多少來算,而不是按平台心情來算。”
如果你也想找一個不用討好平台、能靠真實貢獻積累價值的地方,可以試試 Rally。
至少對我來說,這個平台讓我寫東西這件事重新變得有意義。
以上內容爲此次活動投稿。
也特別感謝 @RallyOnChain —— 讓創作者的努力變成自己能握住的東西。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這一圈玩下來,我越來越有感覺:
市場裏喊得震天響的項目多,
但真能放着不慌的,少得可憐。
大多數所謂的 RWA,都是喊口號比賺錢快的,
一旦行情甩你一臉,連底都抓不住。
Theo @Theo_Network 卻不一樣,
穩得像老江湖手裏那把留着多年不賣的老刀,
你不必天天盯盤,也不會突然掉鏈子。
一個真正能當底倉的鏈上美債結構
thBILL 對我來說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把合規與流動性兩件事同時做對了。
它的底層不是“自稱國債”的代幣,而是由傳統發行方管理的美國國債籃子,收益由 Wellington 的 ULTRA 基金短端利率托底。
鏈上跨鏈布局很全面,但最有“能跑起來的感覺”的還是 Arbitrum @arbitrum:
網路成本低
生態 DeFi 密度高
流動性很快能聚起來
上線不到三個月,TVL 破 1.5 億美金,其中大部分是在 Arbitrum 上堆出來的。
更誇張的是:剛上線就衝到 Arbitrum RWA 第二位,還進了 DRIP,這是很多項目做一年都摸不到的高度。
thBILL 這種“利率底座”,本質上是給鏈上提供了一種可依賴的穩定收益組件。
行情再怎麼甩,它都像是你的組合裏那個“保持節奏”的角色。
黃金,也可以不是躺着喫灰的資產了
黃金在傳統金融裏的痛點很明確:
不生息,還要付錢。
Theo 推的這條 thGLD 線,是我第一次看到“黃金也能長美元收益”的鏈上結構
ARB-7.0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如果 Layer2 的治理機制,也能「先思考,再行動」,會怎樣?
嗨 @Scroll_ZKP
你們已經構建了一個極具效率的 L2——安全、快速、兼容性好,也讓開發者更容易上手。
但當生態越來越大,公平性與自治性的問題會越來越關鍵。
特別是在排序器決策、狀態爭議等環節,單點裁定的風險依然存在。
這時候,@GenLayer 的 Optimistic Democracy Consensus 就能發揮作用。
想象一下:
AI 驗證者先推理每一次爭議,提出合理的仲裁建議,
只有在必要時才觸發鏈上審查。
→ 更智能的欺詐證明機制
→ 更自主的共識過程
→ 更低的中心化風險
如果 Scroll 能接入這種「會思考的共識」,那它將不僅僅是一個高效的擴容方案,
而是一個自我治理、智能決策、公開透明的新型 Layer2。
這會不會,才是 L2 進化的下一步?
@GenLayer @Scroll_ZKP
SCR-4.92%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刷 ODaily 時,一條新聞直接把我吸住了
Gate Connect 首創 Apple Pay 賣幣功能正式上線!
我當時整個人愣了一下:
“等等,賣幣還能用 Apple Pay?這也太絲滑了吧。”
於是趕緊去查資料,結果越看越震驚:
全球首個支持 Apple Pay 賣幣的加密平台
一鍵賣幣,實時提現至 Visa / Mastercard
Apple Pay 加密體系 + Gate 四重安全驗證
同時覆蓋 Apple Pay、Google Pay、銀行卡、SEPA、PIX 等支付方式
這已經不是“方便”兩個字能形容的了,
更像是,加密提現體驗直接跨了一個時代。
第一時間就打開 Gate App 看了一下,流程意外地簡單:
點擊【提現】→ 選擇【法幣提現】
輸入金額 → 付款方式選【Apple Pay】
點擊【預覽訂單】→ 勾選用戶協議
再點【通過 Apple Pay 繼續】,完成安全驗證
進入 Apple Pay 界面確認款項,等待處理完成即可
(不會操作的朋友可以看官方指引👇)
👉 操作指南:
作爲一個經常操作加密資產的人,這次真的被 Gate 驚到。
他們不只是上線了一個功能,
而是重新定義了“賣幣”的速度與體驗”。
對我來說,這不只是“方便”,
更是一種信號
加密世界正在變得主流、合規,
而且真的越來越“好用”。
所以我真心想說一句:
Gate + Apple Pa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信任再加一分:Gate 用數據證明自己
在加密圈,大家都懂一個道理:
別聽他們怎麼說,要看他們的錢包有多鼓。
我最近翻了下 Gate 最新的儲備金報告,結果有點出乎意料
不僅數字漂亮,他們連技術細節都卷到了行業前列。
技術層面:別光說“我們有錢”,要能證明
Gate 用的是「Merkle Tree + zk-SNARKs」的雙重證明方案。
簡單理解就是:
Merkle Tree 確保每個用戶資產都能被驗證;
zk-SNARKs 能在不泄露隱私的前提下,證明數據真實。
這比那種“我說我有錢,你信不信”的模式靠譜多了。
在一個講究信任的行業裏,這一步其實很關鍵。
儲備金趨勢:數字在穩步漲
我翻了他們過去一年的數據,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
2024 年 3 月:總儲備金約 61 億美元,儲備率 115.49%。
2025 年 5 月:儲備金漲到 108 億美元,儲備率升至 128.57%。
2025 年 8 月:儲備率 123.98%,總儲備金逼近 120 億美元。
也就是說,他們不只是“夠還”,而是比用戶資產多出一大截。
對於交易所來說,這相當於在屋頂上又加了一層防護網。
主流幣種:該多的地方真多了
對我們普通用戶來說,這部分最關鍵。
畢竟大家的錢包裏,八成是 BTC、ETH、USDT。
Gate 的數據是這樣的:
BTC 儲備率 133%(用戶 18536.99 枚,Gate 自有
BTC-7.16%
ETH-7.26%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Gate 最新合約積分活動——第 8 期 WLFI 空投終於要開了!只能說,這平台最近是真勤快,福利一波接一波。對於經常在 Gate 上跑合約的老玩家來說,這波空投基本是「動動手就到手」的類型。
📍領取入口:
🕖開啓時間:2025 年 10 月 28 日 19:00
Gate 的合約積分,其實是根據你過去 15 天的交易活躍度生成的,不僅看你有沒有下單,還會參考資產持有、交易頻率這些指標。積分越高,你能參與的空投、TGE 認購、限時活動也就越多。系統每天會對帳戶 USDT/BTC 餘額進行快照,用美元價值來發放積分。
這幾天結束的幾期空投應該不少人都有印象:PUMP、ADA、PEPE、FLOKI、ZORA、PENGU……一個比一個熱門。尤其是 PEPE 和 FLOKI 這種經典 Meme 項目,幾乎一上架就被一搶而空。能通過積分免費參與,確實是 Gate 給合約玩家的一大福利。
📌 我看了下官方公告(
可以看出,Gate 已經不只是單純在發福利,而是在通過合約積分搭建一個長期激勵體系——既能穩住活躍度,又能回饋忠實用戶。
所以,如果你上幾期錯過了,這次千萬別再猶豫。去查查自己的積分,說不定又能輕鬆撿一份空投。
#Gate合約積分
WLFI-8.05%
BTC-7.16%
PUMP-8.96%
ADA-7.94%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Gate Q3報告:風雨之後,依舊是那個穩穩的Gate
剛看完 Gate 的 2025 年第三季度報告,心裏挺有感觸的。
這一季,整個行業算是迎來久違的回暖,不少平台都在喊“復蘇”,可真要看誰在實幹,Gate 的這份報告算是最能打的例子。
他們給Q3定的主題是:“持續深化 All in Web3 布局,構建全球領先的加密生態”。
聽起來有點官話,但往下看內容,我反而覺得這次他們是真在做事,不是喊口號。
一、平台業務:該爆的爆了
報告裏最亮眼的部分,毫無疑問是交易業務。
合約交易量直接飆了 98.9%,市佔率也突破 10%,這不是小數目。
現貨這邊同樣創了新高,用戶總數也突破 4100萬。
這說明 Gate 沒被短期的噪音帶偏,依舊扎實地把“交易”這件事做到極致。
行業卷來卷去,Gate還是那個做得最穩的老玩家。
二、生態建設:一步步鋪路
這季度最大的亮點就是 Gate Layer 正式上線。
這不僅是個基礎設施,更像是 Gate 對 Web3 未來的一次“下注”。
上面衍生出了 Gate Perp DEX、Gate Fun 等生態產品,從底層到用戶端,逐步打通了閉環。
同時,Launchpool、Earn 等老產品也在持續升級,生態拼圖越來越完整。
我覺得,這就是 Gate 和別的平台最大的區別:別人在追熱點,它在搭框架。
三、安全與合規:穩字當頭
儲備金率達到 123.98%,再
GT-7.0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刷到一個挺有意思的更新。
Gate 的持幣生息又升級了。
我第一反應是現在連「躺賺」都要卷起來了?
這次直接支持 16 個主流幣,像 BTC、ETH 這種不用多說,是大家都認的硬通貨。
但我沒想到的是,連 FLR、ATOM 這種幣的收益率都能到 9.57% 和 6.30%。
重點是,這玩意兒不用鎖倉。
資產一直是靈活狀態,想提就提,想交易就交易。
這對我這種佛系持幣人來說,簡直完美。
不想折騰,也不想天天看行情,但又不想讓幣白白躺着喫灰。
現在,只要開着生息,就像每天在錢包裏多塞了點糖。
雖然不是暴利,但心裏挺舒服的畢竟市場漲跌我控制不了,
但讓資產自己多賺點,這種小確幸我還是挺願意要的。
說到底,這種收益模式就像「安靜的伴奏」,
不吵不鬧,卻能讓整個投資節奏更穩。
有時候,不是非得衝在最前面,
穩一點、活一點,也挺好。
#gate #持幣生息 #持有即賺
BTC-7.16%
ETH-7.26%
FLR-4.58%
ATOM-4.57%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Morph Layer:去中心化的新起點
在區塊鏈世界裏,很多項目都在講速度、成本,但我覺得真正能留下來的,一定是那些敢在底層機制上動刀子的。Morph 就是這樣一個項目。
它做的核心創新,是分布式序列器網路。聽起來很技術,但意思很簡單:它不讓任何單一主體掌控交易。這意味着兩件事:
交易不會被輕易幹擾,安全更穩。
參與者更公平,沒有搶跑、沒有暗箱操作。
這對我來說才是去中心化的價值所在。
Morph 並不是單純追求“更快”或者“更便宜”,而是把 Optimistic Rollup 和零知識證明結合起來,再加上分布式序列器。它不是在堆參數,而是重新定義了我們和 dApp 的互動方式。
爲什麼我覺得 @MorphLayer 特別
很多人看 Layer,只會看 TPS 或手續費。但我更看重的是,它能不能成爲未來生態的文化土壤。Morph 的目標,不只是當一條擴容鏈,而是想做一個能孕育新型應用的文化系統。
舉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點:
資產數字化:傳統金融裏的東西,可以被普通人觸及,而不是只在機構之間流轉。
用戶資源變現:帶寬、算力、時間,這些都能直接轉化爲回報。
社區自治:投票和治理不是放在冷冰冰的界面裏,而是融進日常互動裏。
遊戲與現實打通:道具、身分、財富,不再局限在遊戲裏,而是能自由流通。
錢包進化:它不僅是存儲工具,而是用戶的“身分護照”。
這些設想,也許短期內沒法完全落地,但我喜歡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現在大家聊二層,總會拿速度、費用、性能說事。幾乎每條新鏈都在拼這些指標:誰更快、誰更便宜、誰能扛更多交易。可問題是,這些東西大家都在做,越做越像,反而沒什麼新意。
@MorphLayer 給我的感覺不一樣。它的重點不是拼“性能榜單”,而是拼“生態的可塑性”。說白了,它想讓不同的應用都能挑到最合適的環境,而不是一條鏈打天下。對開發者來說,這種思路更接地氣:不是強行把所有人塞進一個框子,而是給每個人量身定制一個舞臺。
最新的 Morph Hoodi 測試網,就能看出這種方向。它更新了橋接、瀏覽器、節點參數,還把合約接口做得更順手。用起來更流暢,也更省事。而舊的 Holesky 測試網馬上就要在 9 月 30 日關掉,這說明 Morph 已經準備從“試一試”走向“能真用”。
更打動我的點在於開發者體驗。Morph 兼容以太坊的開發棧,還有 SDK 工具,把遷移成本壓到最低。對開發者來說,能用熟悉的工具繼續寫合約,就是最大的安全感。比起單純的性能提升,這種體驗更容易讓人留下來。
從行業角度看,Morph 可能不是要和 Arbitrum、Optimism 這些大哥正面硬碰。它走的是差異化的賽道。比如鏈遊、鏈上社交、AI + 區塊鏈,這些場景需要的不只是低 Gas,更需要靈活的底層環境。Morph 的模塊化設計,正好能滿足這種需求。
所以在我看來,Morph 的核心競爭力,是能不能成爲開發者最
ETH-7.26%
ARB-7.08%
OP-5.22%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前兩天,我和一個剛接觸Web3的朋友聊天。他興致勃勃地告訴我,他同時在五條鏈上都有資產,想參與各種項目。但緊接着他就抱怨:“太麻煩了!切換網路、跨鏈轉帳、Gas費時高時低,操作一次頭暈眼花。” 看着他疲憊的樣子,我忽然意識到,我們談論多鏈未來已經很久,但用戶的真實體驗,卻還卡在這些最基礎的“路障”上。
正是這次聊天,讓我更堅定地覺得,像 @MorphLayer 和 @Cointel_io 這樣的項目,正在做的事情特別關鍵。它們的思路完全不同,但都瞄準了真實的問題。
先說說 MorphLayer,它像一條跨鏈高速路。
MorphLayer 不是普通的L2,它更像在做減法。它想讓多鏈的復雜操作變簡單。
比如用 $ 把不同鏈連起來,讓用戶不用來回切換。還有Gas費的優化,是真在幫用戶省錢。BulbaSwap 的零滑點交易,加上 Sablier 的分潤機制,讓流動性更穩,創作者收益也更可預測。
另外 Minterest 的信用系統和開放的 SDK,讓開發者可以自由組合協議,不用被限制。
我的感受是,MorphLayer 其實是想做一條能跑更多應用的“跨鏈高速路”。說白了,就是讓用戶省心,也讓開發者更敢創新。
再看 Cointel,它的切入點完全不同。它不是從技術出發,而是從信息入手。
通過 $COLS 代幣,把大家共同貢獻的知識和鏈上數據結合起來。借助 Avalanche 的結構和 AI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Gate 的 Launchpad 又有新項目了,這次是第 4 期的 Plasma(XPL)。
看到消息後我馬上就想告訴大家,因爲這次確實有點不一樣。
我覺得有兩個地方特別吸引我。
一個是可以用 GUSD 來認購,平時這種機會不多。
另一個是既能鑄造又能認購,一筆錢可以賺兩份收益,聽起來真的很劃算。
規則其實不復雜:
這次一共發售 3,000,000 XPL
認購價格是 1 XPL = 0.35 GUSD
開始時間是 9 月 23 日 21:30(UTC+8)
每個人最多能買 30,000 XPL
當然,要先完成 KYC。
不過有個條件:你需要先交易達到一定量,才能解鎖認購額度。
具體是這樣分的:
想認購 3,000 XPL,需要交易量達到 12 萬 U
想認購 15,000 XPL,需要交易量達到 100 萬 U
最多認購 30,000 XPL,就要交易滿 300 萬 U
簡單來說,你交易越多,能認購的也越多。最高就是 3 萬 XPL。
另外收益預期可參考圖片(DYOR)
如果你也有興趣,可以自己去 Gate 官網看詳情:
公告連結:
認購連結:
歡迎感興趣的朋友一起試試看,互相交流~
#GateLaunchpad Gate
XPL-9.13%
GUSD-0.02%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還記得幾年前,我第一次聽說區塊鏈存儲的時候,心裏挺興奮的。那時候覺得,「哇,以後我的數據不用怕丟了,還能去中心化保存,多安全!」
結果實際用下來,才發現坑不少:FIL 像租倉庫,過期要續約,心累;Arweave 雖然說是永久,但價格又高又波動,大文件一查慢到抓狂。說實話,我一度覺得,這些所謂的「存儲鏈」,更多是概念大於實際。
直到後來接觸到 @Irys_xyz,我才發現,原來數據還可以不只是「存着」,而是真正能跑邏輯、能服務應用和 AI 的「活的資產」。這才讓我眼前一亮。
今天我就來聊聊 Irys,順便對比一下 FIL、Arweave 這些老牌存儲鏈,看看它到底牛在哪。說白了,我感覺 Irys 就是直接換了個思路,把存儲玩出了「能動」的感覺。
🔹 存儲模式:租 vs 檔案 vs 組件
FIL 的問題很明顯:只能租,最長 540 天,到期還得續約,麻煩。合約也看不到存的數據,價格還跟市場起起落落,不穩。
Arweave 看似厲害,一次付錢永久存,但價格跟 AR 代幣掛鉤,高也不說,還經常波動。小文件沒事,大文件一查慢得要命。而且它沒有原生執行能力,得靠外部模塊。
Irys 就聰明了,短期和永久都能選,價格錨定硬盤成本,短期大概 $2.5/GB,永久才 $0.03/GB。多帳本架構,取數快。最重要的是,它讓 EVM 合約能直接讀寫數據,還自帶驗證機制,安全性拉滿。
打個比方:FIL
FIL-4.39%
AR-6.06%
WAL-9.05%
ETH-7.26%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 讚賞
  • 1
  • 轉發
  • 分享
7827HCvip:
irys有代幣嗎?
  • 熱門話題查看更多
  • 熱門 Gate Fun查看更多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